百家号抄袭,搜索恶意屏蔽?

2018-02-01
来源:

近几日,今日头条和百度摩擦持续发酵。以百度 “打头办”事件开始,冲突爆发。Dalao间的公关战如火如荼的展开近10天,一次次的剧情反转,吃瓜群众看得一脸懵逼呀!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1月23日,蓝媒汇投资人罗昌平在微博爆料:百度有一个“打头办”,因为表现好,年终奖5个月奖金。厉害…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1月25日,关关1、2号 这届百度公关发文《“打头办”了解一下?》,表示“打头办”是子虚乌有的,并且揭露了“打头办”事件发酵过程。

1月26日,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发布《这届黑公关很行!》,表示近期网络出现大量造谣诽谤今日头条的文章和内容,这是有目的、有组织的"黑公关"行为。并汇总披露部分事实如下:

  • 1、 不同账号,同一时间刊发标题、文字甚至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的“原创”文章

  • 2、 辟谣后视而不见,继续引用小号爆料扩散谣言

  • 3、 一些诋毁攻击以及制造散播谣言的文章,来源不明,诉讼无门

  • 4、 前后矛盾的第三方专家

  • 5、 个别自媒体号主要发布两类文章,一类是不遗余力的诋毁攻击今日头条,一类是不遗余力的歌颂百度

  • 6、 脉脉匿名社区出现以“捧杀”为策略,暗含对头条的诋毁。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1月29日,今日头条声明将对“百度不正当竞争”提出诉讼,并呼吁市场竞争应该遵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,也愿与同行一起打击网络黑恶势力,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。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1月30日,针对今日头条所称“不正当竞争”的指控,百度方面做出回应。反驳一切指控,并表示今日头条近期的一系列声明,源自“发展困境的焦虑”。


1月30日,今日头条发文《关于百度不正当竞争的六点证据》,表示:此类利用垄断优势进行的“不正当竞争”的行为,严重误导用户,对公司声誉也造成伤害,我们被逼无奈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。并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供如下六份证据:

  • 证据一:在安卓/苹果手机,使用“百度”app和手机自带浏览器进入百度搜索(baidu.com),各自搜索“今日头条”相关内容,搜索结果显示,今日头条官网被百度使用红色字体提示称,该页面因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。实际点击打开,网站可以正常访问。

  • 证据二:点击打开今日头条官网搜索结果右下角的评论功能,评论中并没有针对服务不稳定的内容。

  • 证据三:使用同样路径,搜索一点资讯、天天快报等竞品,发现百度只针对头条进行恶意提示。

  • 证据四:使用搜狗搜索、360搜索,搜索“今日头条”相关内容,均没有“谣言”提示。

  • 证据五:使用目前公认的在线网站安全监测网站(https://www.anquan.org)查看,证明头条网站没有安全问题并可以稳定访问。

  • 证据六:使用百度在线网站安全监测网站(http://bsb.baidu.com)查看,证明今日头条网站没有安全问题并可以稳定访问。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1月31日,微博#百头大战#最新战报:百度指责今日头条炮制谣言,强黑百度。并在文末引用今日头条副总裁赵添原话“‘尔要战,便战’就是了”,表达了“现在即便你想作罢,这事我们也没完”的“应战”态度。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看两家大战三个回合,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。

一方面,今日头条表示利用垄断优势进行的“不正当竞争”的行为,会严重误导用户,并对相关公司和机构的声誉造成伤害。被逼无奈今日头条不得不向法院提起诉讼。我们呼吁市场竞争应该遵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,也愿与同行一起打击网络黑恶势力,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。

另一方面,百度表示作为参战方我们的心态从一脸懵逼,到十分无奈,到现在基本是哭笑不得。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今日头条与百度口水战升级为诉讼战 谁打了对方软肋?

今日头条和百度开战:争夺信息流广告 究竟谁在焦虑?

今天,头条和百度开战了!偶然,还是必然?

各家头条纷纷猜测百度与今日头条公关战背后,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行业道德?互联网环境?还是各家的经济命脉——信息流广告业务?

根据艾瑞此前发布的《2017年中国信息流广告用户洞察报告》,信息流广告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预计2017年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57亿元,占整体网络广告市场的14.3%,未来三年内仍将保持50%以上速率增长。

再观两家近几年,今日头条在2016年前10个月就提前实现60亿的年度目标,2017年信息流广告营收目标为150亿元,2018年300-500亿元,2020年则达到100亿美元。而百度,广告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,Feeds流广告业务将仍然是它最大的支撑点。

今日头条为了保护自身用户流量,不让其向外流失。自2018年1月24日起,禁止推广微信、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账户,触犯规则或对账户进行扣分和禁言处罚。推广第三方平台帐号及二维码、个人和群组联系方式,诱导用户关注第三方平台帐号这几类推广信息都将面临处罚风险。

互联网流量之战,才刚刚开始打响,几大流量大户,2018会给吃瓜群众带来什么样年度大戏?而已经爆发的这场口水战,你站哪边?



阅读1345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